明道优术,善知力行
招生热线: 0701-2086028
描述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浏览: 时间:2021-06-30 分类:学部动态
校内实训基地应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确定建设思路,采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运作模式,主要围绕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与保养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训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功能完善符合职业认知规律和课程改革方向的实训环境,充分保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 专业名称及代码

汽车运用与维修(700206)

二、 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 修业年限

3年

四、 职业面向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汽车机电维修岗

汽车维修工(中级)、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初级)

汽车机电维修方向

五、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汽车维修工必备知识与技能,满足汽车专业领域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能力要求,能够胜任汽车维护、检测、修理、维修接待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技能要求:

1.职业素养

(1)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

(2)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

(3)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

(4)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5)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6)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7)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8)能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 ”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

(9)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工艺流程,质量意识强。

(10)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协助他人并提供帮助。

(11)能确认和解决所有客户的需求,提供周到的服务和所需的维修知识及建议。

(1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思路清晰连贯,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2.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基础和操作技能。

(2)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及原理。

(3)掌握汽车常用材料知识。

(4)掌握电工与电子基本知识。

(5)掌握汽车维修工量具、仪器仪表和设备使用。

(6)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钳工作业。

(7)能够阅读简单的汽车维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汽车维修技术资料。

(8)能进行汽车维护作业。

(9)能完成汽车发动机、手动变速器总成大修及部件检修。

(10)能完成汽车制动系统、悬架转向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11)能完成汽车车身电器系统、空调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12)能完成汽车发动机电器及控制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13)具备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查、维修的能力。

(14)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总结和工作文件归档的能力。

(15)具有制订和实施简单维修作业方案的能力,能分析、排除车辆常见的简单故障。

(16)能对本人完成的维修作业内容进行维修质量检验和评价,记录实训报告。

六、 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一)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要求

参考学时

1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3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36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36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6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72

7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8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9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08

10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80

11

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36

12

劳动教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72

(二)专业技能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汽车文化

通过学习汽车的发展简史、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汽车的类型、牌号;掌握汽车各系统与总成的名称、作用、基本结构和连接关系,初步具有分析汽车基本结构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实践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72

2

机械基础

让学生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械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及标准;了解液压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144

3

机械制图及CAD

学习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图示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144

4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掌握电流的化学作用、光作用、热作用及电磁作用在汽车上的应用;理解逻辑控制基本原理和微机控制基本知识。要求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规律;掌握半导体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初步具有分析汽车简单照明线路功能、测试元件性能和照明线路,以及排除照明线路简单故障的能力;了解逻辑控制电路和微机控制的原理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144

5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发动机维护与修理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各系统、总成和部件的功用、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有发动机拆装、发动机零件损耗分析、发动机维修、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44

6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汽车底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底盘维护与修理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底盘各系统、总成和部件的功用、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有底盘拆装、底盘零件损耗分析、底盘维修、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80

7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使用、维护与修理的有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电气设备的功用、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修理的知识。初步具有汽车电气设备拆装与维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16

8

汽车维修接待实务

具备汽车维修接待的基本素质要求;掌握汽车售后服务接待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能正确预测、分析维修用户的行为;能进行维修合同的签订。

72

9

汽车保险与理赔

了解保险学的基本理论、汽车保险险种、保险条款、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基本知识;熟悉汽车查勘定损、理赔流程;能熟练开展汽车定损、理赔业务。

72

10

«汽车保养与维护

掌握汽车相 关 零 部 件 的 检 查 和 调 整 方 法 ,能进行车辆换位、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汽车电气系统工作情况检查等车辆维护作业。

216

11

«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轿车电控发动机及底盘构造、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使用等理论,使学生掌握电控发动机及底盘的构造、原理、故障诊断与检测等知识。掌握检测诊断设备的使用方法,初步具有电控发动机及底盘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108

12

«汽车空调系统检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汽车空调的组成及各总成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了解汽车空调的基本控制电路;能够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汽车空调的保养和检修工具;掌握制冷剂的加注方法;了解汽车空调常见的故障现象和检修注意事项,掌握常见故障检修的方法。

144

备注:«为专业核心技能课

七、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各学期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1

2

3

4

5

6





公共基础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2






考查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36


2





考查


哲学与人生

36



2




考查


职业道德与法治

36




2



考查


语文

144

2

2

2

2



考试


历史

72




2

2


考查


数学

144

2

2

2

2



考试


英语

144

2

2

2

2



考试


信息技术

108

2

2

2




考查


体育与健康

180

2

2

2

2

2


考查


艺术

36





2


考查


劳动教育

72

2

2





考查


小计

1044

14

14

12

12

6




专业技能课程

汽车文化

72

4






考查

机械基础

144

4

4





考试


机械制图及CAD

144

4

4





考试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144

4

4





考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

144


4

4




考试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

180



4

6



考试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

216



6

6



考试


汽车维修接待实务

72



4




考查


汽车保险与理赔

72





4


考查


«汽车保养与维护

216




6

6


考试


«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08





6


考试


«汽车空调系统检修

144





8


考试


小计

1656

16

16

18

18

24




顶岗实习

600






30



备注: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为6个月,学校将结合专业实际需求及学校资源情况安排在第六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成绩体现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学习、工作的综合表现与成果,由学校和实习单位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八、 实施保障

为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为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专业生师比建议为18:1。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高级职称至少占30%,专任教师中具有学士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9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具“双师”素质的应占70%以上,通过引进、培养、聘请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派遣专任教师到企业中实践、出国进修,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等途径,组建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结合的、具有教学、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建立“校企互聘”机制,健全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注重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性和制度化,确保专职教师每年下企业顶岗实践;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加大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实训课程的比例。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室设施建设建议

校内实训基地应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确定建设思路,采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运作模式,主要围绕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与保养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训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功能完善、符合职业认知规律和课程改革方向的实训环境,充分保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学校已有一个汽车实训中心,主要实训项目及服务课程见下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实训项目

数量

(套/架)

1

电工电子实训室

1.电子与电器元件认知与识图训练

2.万用表的使用

3.电子元件测量

4.组装与分析电路

40

2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实训中心)

1.演示发动机工作循环,观察各部件运动规律

2.发动机拆装

3.工具的认知与使用

4台

3

底盘构造与维修

实训室

(实训中心)

1.汽车底盘整体构造认识

2.传动系统拆装

3.制动系统拆装

4.转向系统拆装

5.行驶系统拆装

4台

4

汽车电气设备

构造与维修实训室

(实训中心)

1.蓄电池的检测与充电

2.电源系统认知与检测

3.启动系统认知与检测

4.点火系统认知与检测

5.照明与信号系统认知与检测

6.仪表系统认知

7.汽车空调系统认知

8.全车电路认知

8台

5

汽车维护实训室

(实训中心)

1.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

2.汽车维护基本技能

6台

6

汽车空调系统

实训室

(实训中心)

1.汽车空调系统结构组成认知

2.汽车空调故障诊断及检测

3.空调维修设备、工具使用

2台

2.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应根据专业需要,坚持长期规划建设的原则,加强校企合作,选择专业上有能工巧匠、具备较强指导力量的行业龙头企事业单位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及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要求能完成汽车检测、维护、修理、使用、质量检验、生产制造等核心技能的训练,承担学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任务,并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三)教学资源

教材优先选用专业教师自编公开出版、“十二五”或“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备相关习题册、工作页或自制工作任务清单,便于考察学生掌握程度,图书馆配备了与专业相关书籍,参考书数字资源选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库内容或教师自制的资源包。

(四)教学方法

(1)专业课教学建议灵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导启发、分组协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视频资源等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建议专业技能课实施“教、学、做”合一,边讲边练,使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技能考证的要求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获取与专业相对应的技能证书。

(五)学习评价

要积极推进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改革,突出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由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组成的评价体系,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在学习评价工作过程中坚持循环管理模式,教师教学坚持循环工作流程,学生学习坚持环环考核到位。坚持教学效果、学习成果反馈机制。学习评价模式改革坚持出勤、作业与考试、考核相结合,平时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校考试与实习工厂鉴定相结合,既注重过程也查看结果。通过多样式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所有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及岗前实训等均在教学过程中或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取得该课程成绩。

评价体系包括:笔试、实践考核、项目考核、技能竞赛、证书考核、实习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每门课程评价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考核方式相合的形式进行。

1.笔试

适用于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包括随堂测试、开卷、闭卷等,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该门课程不合格,必须进行补考,由专业教师组织考核。

2.技能考核

适用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技能考核应根据应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其相应的主要技能考核项目,由专业教师共同组织考核。

3.项目考核

综合项目实训课程主要是通过项目开展的,课程考核旨在评价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掌握的情况及工作态度及团队合作能力,因而通常采取项目实施过程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4.技能竞赛

积极参加国家、省各有关部门及学校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竞赛,根据竞赛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学生评价标准,并与评优评先挂钩。

5.证书考核

结合学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本专业已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可以通过培训、评价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考试(评价),获得学历证书相应课程成绩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6.顶岗(跟岗)实习评价

顶岗(跟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六)质量管理

1.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与运行,学校制订了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

建设畅通的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学籍、教学、财务、财产、学业考评、师德及教师工作评价等管理制度和信息资源系统。建立规范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保证学生学习与评价信息的全面准确。

完善师资培养与考核机制,稳定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评先机制,每年进行动态评选和表彰,改革分配制度,将业绩与待遇挂钩,数量与质量挂钩,鼓励先进。建立新的考评体系,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2.顶岗实习制度

顶岗实训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校内教学组织而言,更需规范和管理。使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有落实,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3.校企合作

统筹管理校企合作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深化校企合作。采取实训基地共建,订单培养等手段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建设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着力引进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 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要求。通过教学评价,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评价,成绩合格,取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方可取得本专业毕业证书。

十、 附录